大安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2万

积分

0

好友

7114

主题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11-1 02:02:20 | 查看: 102| 回复: 0

















[td][/td]
[td][/td]


[tr][/tr]




[td][/td]











[td][/td]

[td][/td][tr][/tr]











[td][/td][tr][/tr]








  癸卯兔年已然到来,翻看过去一年的日历,在热搜中,我们见证世界舞台风云迭起,在生活中,我们历经各类风险叠加挑战。
  全球化智库(CCG)将带领大家回顾这一年发生的十大热点事件,见证这些历史性转折与变局时刻,共同告别过去,重启未来。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
  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历经8年谈判,RCEP于2020年11月15日签署,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于2021年11月2日达到生效门槛。RCEP的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十大社会热点现象,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北京冬奥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大国际体育盛会。这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北京成为唯一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在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的14年之后,中国对于举办好本次冬奥会有了更多的经验和信心。相较于2008年,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也能够用更好的姿态迎接奥运。在此前的2021年中,无论是贸易战、地缘政治纷争还全球气候变化,都为全球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因此,奥运会也是一个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精神的机会,重申了“地球村”的价值理念。同时,北京冬奥会也是一个向外界展示真实中国的窗口,更多人可以通过北京冬奥会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有条不紊地平稳运行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澄清不少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误读。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在乌克兰东部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危机再次爆发。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干预、制裁,乌克兰方面的抵抗意志等原因,加上俄罗斯自身军事实力限制,双方冲突时间比各方在冲突之初预测延长。俄方虽然基本控制了乌克兰东部有分离倾向的两个州,并占领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大片领土,但俄军目前不再保持全面的进攻态势,损失惨重的乌军也无力对俄控区大举进攻。
  预计在未来一年,受到西方支持的乌军与俄军将继续对峙并持续发生规模不等的战斗。这一状况将成为常态。乌克兰主要工业区或是被俄方控制,或是接近俄方控制区,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危机引发了地缘政治板块的巨大动荡,导致了俄罗斯和西方的空前对立。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经济当中占据的独特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乌克兰危机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其亚洲之行中启动了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共有13个国家宣布参加,而中国却被排除在外。作为美国印太联盟的新抓手,IPEF旨在改变中国的周边环境,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并非在全部意义上构成与 IPEF、CPTPP等经济合作机制的竞争态势。全球经济地图尽管有些碎片化,但不会出现冷战期间两大阵营泾渭分明的状态。“你中有我”的交织综合态势将会延续。一部分国家既是金砖国家、RCEP 或上合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 CPTPP、IPEF 成员国。这一趋势显示出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程度和各国利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经济发展的决心。经济合作对话的不断出现和蓬勃发展,体现出在不确定性大增的时代,各个经济体更加坚定了“抱团取暖”的决心。而这或许是“超级全球化”结束之后,另一种新的全球化方式。
  2022年8月2日,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访问台湾引发了海峡局势紧张。中方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害,是对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严重违背,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严重践踏,是美国对中国作出严肃政治承诺的背信弃义,向“”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对此给予严厉谴责和强烈抗议,并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反制行动。
  鉴于美国国内在与中国竞争方面存在高度共识,以及美国政治体制中行政机构受到的权力制衡等因素,加上两党之间在政治话题上存在的争执,台湾、人权、科技脱钩等问题仍不可避免地成为政客炒作的话题。应该看到,类似的情况在过去四十多年的中美关系中也从未消失。这些问题短期内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也难以出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如何管控类似话题带来的风险,将考验两国决策者的智慧。中美在疫情之后可加大公共外交力度,双方可以欢迎更多的企业、智库、学者、国会众议员、参议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加强互动互访,增进了解,促进共识。
  2022年8月18日,根据《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联合委员会的决定,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全面推进中国加入DEPA的谈判。
  DEPA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于2019年5月发起、2020年6月签署,是全球首份数字经济区域协定。中国国家主席习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时宣布,中国已经决定申请加入DEPA,随后两天,中国正式提出加入申请。在推进加入进程中,中国与DEPA成员国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在各层级开展对话,举行了十余次部级层面的专门会谈、两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四次技术层非正式磋商,深入阐释中国数字领域法律法规和监管实践,全面展现中国在DEPA框架下与各方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前景。DEPA成员国欢迎中国提出加入申请,赞赏中国为加入DEPA所做努力,作出了成立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的决定。下一步,中国将与成员国在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框架下深入开展加入谈判,努力推进中国加入进程,力争尽早正式加入DEPA,为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22年10月16日,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大会受到各国媒体高度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阐释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重大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明确了任务书、施工图。正值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二十大报告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为中国经济的稳预期和稳信心,提供了一个重要支撑。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合作共赢,努力巩固既有优势,不断形成新的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2年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在加时一天一夜后,COP27于2022年11月20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然而,在COP27气候峰会未能取得显著进展,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碳税”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而建贸易壁垒之实,都显示出气候变化背后利益博弈的复杂程度。
  资金、责任和议程的优先性,是气候变化议程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尽管COP27建立了“损失与损害”基金且多方视其为COP27“唯一成果”,但在资金来源上的争论远远没有结束。这一问题将延续到2023 年的 COP28。具体的争议还包括发达国家如何兑现资金承诺的问题,并由类似话题衍生出更多争议,例如欧盟的“碳税”、发达国家不断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等。这一切使各方在具体操作上难以达成一致。这也是全球治理机制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过于分散的利益诉求使“全体一致”的共识难以形成。由此可能出现气候变化领域的“诸边共识”。例如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BASIC)在协调立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14日,中美两国元首利用G20巴厘岛峰会进行面对面会晤,明确一个方向,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失控;确定了一个框架,共同探讨了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启动了一个进程,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开始落到实处。
  会晤推动了中美之间主要对话机制的大部分恢复,并确定了双方高层的互访,显示双方仍有维持关系稳定的意愿,并愿意在维持关系稳定的共识上采取行动。同期,中美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短期内维持稳定的态势。未来,中美关系固然面临许多波折,双方仍旧会保持共同底线,并随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展开调整。而这一会晤更加宏大的意义在于,双方或意识到了两国关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并开始为管控这种风险设定相关框架。这为中美关系的稳定提供了一个契机,一次窗口时间。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规定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以及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这些新措施体现了科学性,强调防控措施的精准有效,不仅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保障作用,更会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相信民间消费将会出现积极反弹,生产物流会获得更多活力,交通、旅游也会逐渐恢复正常,机场车站重回繁忙景象,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和预期也会明显增加。中国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受到了外资企业和在华外国商协会的普遍欢迎。外资机构纷纷发布了对中国2023年的经济预测,其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便是“反弹”和“提升”,众多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活动的反弹将比预期更“猛烈”。中国巨大的市场可以给在华外资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不断深化制度性对外开放及寻求加入高标准的经贸协议,也进一步提振了 2023 年的市场预期和全球企业的信心。
  本文源自全球化智库研究发布的《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近期热点网评现在的社会热点

收藏回复 只看该作者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13-2014 Comsenz Inc. 版权所有 站长邮箱: zhizhebuhuo&yahoo.com(请用"@"替换邮件地址中的"&")

回顶部